
溥仪自述:我一生做过四次皇帝。第一次是在三岁时就继承了先人的皇位。第二次是在1917年,张勋在北京发动复辟,拥立我为皇帝,维持了十天。第三次是在1932年,日本人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时,把我扶上了伪皇帝的位子,这一幕持续到1945年结束。第四次当皇帝实盘配资炒股,是在前年。那时我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,拥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。现在我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,成了一个“集体皇帝”。
爱新觉罗·溥仪,1906年出生,1967年逝世,字曜之,号浩然。他是清朝末代皇帝,也就是宣统帝。家族血脉十分显赫:是道光帝的曾孙、醇贤亲王之孙、光绪帝的侄子,摄政王长子的后代。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:三岁登基,童年读书并不认真,常请老师放假;身体经常生病,甚至对昆虫也有浓厚的兴趣,晚年还曾喜欢喂蚂蚁。
他一生结过四次婚,娶了五位女子。重要的配偶和情况大致如下:
展开剩余79%- 皇后郭布罗·婉容,17岁时成为淳皇后的妻子,关系一度融洽,后来逐渐疏远,还染上烟瘾,晚年去世于延吉。
- 淑妃额尔德特·文绣,溥仪最初的第一位妃子,民国二十年(1931年)曾废除离婚。
- 祥贵人谭玉龄,17岁嫁给32岁的他,深受宠爱,婚后五年离奇死亡。
- 李玉琴,1943年封为福贵人,是他的第四位妻子,1957年离婚,后再嫁,2001年病故。
- 最后一位妻子李淑贤,1962年结婚,婚后感情融洽、相处和美。
溥仪没有子嗣。这可能与他的身体状况有关。他在自传《我的前半生》中曾写道,自己当时看到正午的太阳都是绿色的,这在中医中被解释为“重大虚”的表现。
他是一个具有特殊身份、经历极其特殊的人,整个人生起伏极大,具有很强的戏剧性。下面先简单提及他的生平要点,接着再欣赏他的书法作品。
书法方面,溥仪的作品颇值得一看,风格多样。他有多位书法老师指导,再加上自己的勤奋与才华,使得他的书法在一定程度上有造诣。他的“大字”作品里,有的俊秀儒雅、温和端正;有的厚实淳朴、丰腴雍容;还有的瘦劲有力、峻峭挺拔。从这些作品中,可以看出他受到了二王(王羲之、王献之)、赵孟頫、董其昌等书法流派的影响;在关心民众疾苦的书写中,还能看到黄庭坚风格的意味。与清代其他帝王或大臣的字相比,他的字风也传承了一定的传统气息,更强调端庄大方、敦厚沉实的美感。
关于他的楷书,作品显得严谨而精到,端庄而秀雅,具有“颜筋柳骨”的笔法气质。
再看他的硬笔字迹。下面两张是很有代表性的片段:
- 第一张是很随意的字迹,用笔、布局、标点都不讲究。上面写着:“小妹:我感气虚。你来时千万把紫河车(胎盘粉)带来,今天晚上服用。”字不多,但表达得很简练。括号里的“带来”不应该也包括在内,这点需要注意。
- 第二张字迹就有个性,字形瘦长,字势略微向的一边倾斜,点画有收有放,撇、捺、竖都比较流畅。从整体看,这字写得很自如、没有拘谨感。
你怎么看?
发布于:天津市富牛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